交换机
园区网交换机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交换机
行业精选交换系列
无线
放装型无线接入点
墙面型无线接入点
智分无线接入点
室外无线接入点
场景化无线
无线控制器
行业精选无线系列
无线管理与应用
服务产品
1、故障现象
Web认证成功后,用户下线异常,查看系统存在残留的在线用户信息。
2、故障可能原因
1) 系统配置的下线参数不正确
2) 设备SNMP配置不正确
3) 浏览器缓存导致下线请求失败
3、故障处理流程
4、故障处理步骤
步骤1 排查有线设备的下线机制是否正确
1. 通过Console口登录到接入设备,执行”show run“命令,查看当前设备的配置信息。
2. 比对以下典型配置,检查设备的web认证配置是否正确。
² 典型的有线交换机web认证模板(以S26系列设备为例)如下:
Ruijie# configure terminal
/* 配置通信密钥,对ePortal服务器返回的链接加密,实例中通讯密钥是“ruijie” */
Ruijie(config)# web-auth portal key ruijie
/* 未认证用户访问直通地址,用于学习网关arp,通常设置网关(如192.168.33.1)为直通地址 */
Ruijie(config)# http redirect direct-site 192.168.33.1 arp
/* 设置重定向页面的主页,实例中“http://192.168.51.180/eportal/index.jsp”为ePortal重定向地址,其中IP地址可替换ePortal服务IP地址 */
Ruijie(config)# http redirect homepage http://192.168.51.180/eportal/index.jsp
/* 设置直通地址,即ePortal服务器地址,如“192.168.51.180” */
Ruijie(config)# http redirect 192.168.51.180
Ruijie(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 端口必须开启web认证受控,否则该端口下接设备web认证不生效 */
Ruijie(config-if-FastEthernet 0/1)# web-auth port-control
/* 启用snmp community配置,其中团体名为public,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
Ruijie(config)# snmp-server community public rw
/* 配置web认证下线使用的snmp报文参数 ,其中主机地址为eportal服务器IP(192.168.51.180),团体名为public,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Ruijie(config)# snmp-server host 192.168.51.180 informs version 2c public web-auth
Ruijie(config)# snmp-server enable traps web-auth
注意: 本例中“snmp-server host 192.168.51.180 informs”和“snmp-server enable traps”是下线机制的重要配置,ePortal通过SNMP-Inform 消息通知交换机用户下线信息,交换机执行下线操作后,将结果通过SNMP-trap报文回应给ePortal。
3. 查看ePortal系统配置信息,确认“设备通讯设置”和“SNMP设置”的Community与设备配置一致。
排除设备下线机制的配置后,若依然下线异常,则进入下一步骤的排查。
步骤2 排查无线设备的下线机制是否正确
1. 通过Console口登录到接入设备,执行”show run“命令,查看当前设备的配置信息。
2. 无线交换机存在两种Web认证配置方法,分别称为一代Portal认证和二代Portal认证,比对以下典型配置,检查设备的web认证配置是否正确。
² 典型的无线一代portal认证模板(以WS57系列设备为例)如下:
Ruijie# configure terminal
/* 配置通信密钥,对ePortal服务器返回的链接加密,实例中通讯密钥是“ruijie” */
Ruijie(config)# web-auth portal key ruijie
/* 设置直通地址,即ePortal服务器地址,如“172.20.1.100” */
Ruijie(config)# http redirect 172.20.1.100
/* 设置重定向页面的主页,实例中“http://172.20.1.100/eportal /index.jsp”为ePortal重定向地址,其中IP地址可替换ePortal服务IP地址 */
Ruijie(config)# http redirect homepage http://172.20.1.100/eportal/index.jsp
/* 启用snmp community配置,其中团体名为web-auth,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
Ruijie(config)# snmp-server community web-auth rw
Ruijie(config)# snmp-server enable traps web-auth
/* 配置web认证下线使用的snmp报文参数 ,其中主机地址为eportal服务器IP(172.20.1.100),团体名为web-auth,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Ruijie(config)# snmp-server host 172.20.1.100 inform version 2c web-auth web-auth
Ruijie(config)# wlansec 100
/* 必须启用基于WLAN的web认证受控,否则web认证不生效 */
Ruijie(wlansec)# webauth
Ruijie(wlansec)# exit
注意: 本例中AC采用一代Portal认证,与有线交换机认证配置基本一致,其中“snmp-server host 172.20.1.100 informs”和“snmp-server enable traps”是下线机制的重要配置,ePortal通过SNMP 报文通知交换机用户下线信息,交换机执行下线操作后,将结果通过SNMP trap报文回应给ePortal。
² 典型的无线二代portal认证模板(以WS57系列设备为例)如下:
Ruijie# configure terminal
/* 创建全局Portal服务器,服务器名为default、IP地址172.20.1.10(可修改ePortal服务IP)、认证主页http://172.20.1.10/eportal/index.jsp(URL内的IP地址可修改为ePortal服务IP) */
Ruijie(config)# portal-server default ip 172.20.1.10 url http://172.20.1.10/eportal/index.jsp
/* 配置default服务器为全局使用的Portal服务器 */
Ruijie(config)# web-auth portal-type v2 default
/* 启用AAA认证记账功能 */
Ruijie(config)# aaa new-model
/* 配置Radius-server主机地址和通讯口令,host是SAM服务器IP地址,如172.20.1.20(可修改);key为通讯口令,如ruijie(可修改) */
Ruijie(config)# radius-server host 172.20.1.20 key ruijie
/* 配置AAA的Web认证方法列表,使用默认的RADIUS组 */
Ruijie(config)# aaa authentication web-auth default group radius
/* 配置AAA的记账方法列表,使用默认的RADIUS组 */
Ruijie(config)# aaa accounting network default start-stop group radius
/* 开启radius动态扩展授权,支持强制用户下线(DM)等功能 */
Ruijie(config)# radius dynamic-authorization-extension enable
Ruijie(config)# wlansec 100
/* 启用二代portal认证 */
Ruijie(wlansec)# web-auth portal-type v2 default
/* 基于WLAN开启Web认证功能 */
Ruijie(wlansec)# webauth
Ruijie(wlansec)# exit
注意: 本例AC采用二代Portal认证配置,与一代不同的是,AC与ePortal之间使用portal协议传递信息(包括下线信息),其中“ radius dynamic-authorization-extension enable ”命令必须配置,否则SAM强制用户下线功能失效。
3. 查看ePortal系统配置信息,确认“设备通讯设置”和“SNMP设置”的Community与设备配置一致。
排除设备下线机制的配置后,若依然下线异常,则进入下一步骤的排查。
步骤3 排查ACE设备的下线机制是否正确
1. ACE设备作为Web认证接入设备时,用户在主动下线时,ePortal系统不会与ACE设备直接交互,而是通过SAM系统通知ACE设备用户下线信息。
首先,ePortal系统接收到用户下线请求后,向SAM系统发起Radius记账结束请求,记账结束后,SAM通过第三方上下线消息通知ePortal用户下线成功。
因此SAM必须启用“第三方上下线消息通知”功能,否则用户下线不成功。步骤如下:
登录SAM管理界面,进入“系统配置”,查看“系统对接配置”下的“第三方上下线消息通知”处于启用状态。
其次,查看JMS消息服务是否正常。步骤如下:
1) 进入“开始”--“运行”,输入CMD命令,回车并打开命令窗口,如下:
2) 在命令窗口执行“netstat –aon”,查看JMS消息服务的进程信息,如下:
注意:若执行命令后,未输出任何信息,则说明8093端口未使用,即SAM系统的JMS服务没有启动,必须重启SAM服务。
3) 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进程名称和进程ID信息,通过对比进程ID,确认占用JMS端口的进程是否SAM服务,如下:
注意:若比对进程ID后,占用8093端口的不是SAM进程,则必须结束该进程,并重启SAM服务。
排除设备下线机制的配置后,若依然下线异常,则进入下一步骤的排查。
步骤4 排查浏览器是否正确发送下线请求
ePortal1.23(p1)及之前版本和ePortal1.40版本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下线异常的故障,具体现象是,在浏览器缓存的情况下,不关闭下线成功页面再次认证,继续点击下线,网页提示“下线成功”;但事实上 ePortal 并未发起记账结束,导致用户仍然在线的情况。
该故障已经在ePortal1.23(p2)和ePortal1.40(p1)版本做了修订,可通过升级解决。
若暂无升级计划,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规避解决:
1. 以ePortal1.23版本为例,首先打开ePortal服务管理器,停止ePortal服务;
2. 进入ePortal的安装目录(如C:\RG-ePortal),找到“C:\RG-ePortal\jboss\server\default\deploy”路径下的WebPortal.ear文件,如下:
3. 备份WebPortal.ear到其他分区, 打开压缩包,将“WebPortal.ear\WebPortalWeb.war\logout.jsp”文件拖放到当前目录,如下:
4. 编辑logout.jsp文件,找到function logOut的函数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将url地址后面加上一个随机参数 ;
即:var url = “./user.do?method=logout&rnd=“+Math.random(); 如下:
5. 修改logout.jsp后,保存并关闭文件,并将该文件拖回“WebPortal.ear\WebPortalWeb.war”路径,替换旧文件,如下:
注意:与ePortal1.23版本不同,ePortal1.40的logout.jsp文件内找不到function logOut函数方法, 该方法路径已经迁移到“WebPortal.ear\WebPortalWeb.war\plugins\js\logout_js.jsp”,对应修改logout_js.jsp文件,其他操作不变。如下图:
6. 关闭WebPortal.ear和WebPortalWeb.war文件,重启ePortal服务。
排除浏览器未正确发送下线请求的故障后,若依然下线异常,则进入下一步骤的排查。
步骤5 收集信息并联系4008111000协助处理
拨打4008111000寻求技术支持,收集如下故障信息,进行故障进一步处理。
1. ePortal和SAM的软件版本号
登录ePortal系统,点击“关于系统”图标,弹出版本信息。如下图例:
登录SAM系统,点击右下角“关于”图标,弹出版本信息。如下图例:
2. 接入设备的配置信息
若接入设备为交换机或AC无线设备,登录设备进入特权模式,执行“show run”命令,将输出结果保存成文件。
若接入设备为ACE设备,请将“认证服务器配置”的配置内容截图。
3. ePortal系统配置和SAM的系统配置截图
ePortal系统配置,关注Radius和SNMP配置部分,截图如下:
SAM的系统配置,关注系统对接配置部分,截图如下:
4. ePortal服务器填写的接入设备信息
进入“设备管理”菜单,选择查看设备,弹出设备详细信息。请截图说明,示例如下:
5. SAM服务器填写的接入设备信息
进入“设备管理”菜单,选择查看设备,弹出设备详细信息。请截图说明,示例如下:
6. 提供PC端、ePortal服务端、SAM服务端的报文
1) 分别在PC端、ePortal服务端和SAM服务端,打开wireshark工具,并监控网卡,准备开始抓包;
2) 在PC上执行一次完整的下线操作;
3) 完成web认证操作后,停止wireshark抓包,将抓取的报文保存成pcap文件;
4) 提交pcap报文时,请附带说明报文文件的来源(PC端、ePortal端、SAM端)以及来源的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