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融合 专业防护更简单,RG-WALL1600-CF系列防火墙线上发布会
预约直播
产品
< 返回主菜单
产品中心
产品

交换机

交换机所有产品
< 返回产品
交换机主页
交换机

无线

无线所有产品
< 返回产品
无线主页
无线

云桌面

云桌面产品方案中心
< 返回产品
云桌面主页
云桌面

安全

安全所有产品
< 返回产品
安全主页
安全

热点 | 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发布时间:2020-07-06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程建钢团队牵头编制。2015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下简称《建设规范》)也是由该团队编制,对职业院校科学规范地开展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启动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遴选出428所实验校,进一步推动了职业院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规范、引导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工作,原《建设规范》已不能满足今天的变化要求。编制团队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从2018年6月开始在原《建设规范》基础上修订起草新的《规范》。编制组专家还有山东大学葛连升、江南大学陈明选、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华中师范大学张屹、西南大学刘革平、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许玲、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陈粟宋等。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应用,共分为十一个部分: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网络安全、组织体系、评价指标和附录。

1、引言

说明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数字校园的内涵以及实施的指导思想。

2、总体要求

阐明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意义与作用、目标与原则、内容与组成等内容。

3、 师生发展

规定了数字校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内容、要求与目标,以及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措施的要求。

4、数字资源

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

5、教育教学

规定了数字校园中教育教学的要求,包含总体要求、产教融合办学、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教学与培训(涉及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职业培训、双创教育等)、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价,旨在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现代化,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6、管理服务

规定了数字校园中管理服务的要求,包含总体要求、一站式服务平台、校务服务、业务管理与服务(学生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与招标设备资产等)、以及校园生活服务等,旨在推进职业院校组织变革,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7、支撑条件

规定了数字校园中支撑条件的要求,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环境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环境、平安校园和后勤服务等,旨在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支撑条件建设、保障与服务的现代化。

8、网络安全

规定了数字校园中网络安全的要求,包括总体要求、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网络安全系统与设备、网络内容安全与舆情、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等,旨在实现职业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为职业院校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

9、组织体系

规定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体制机制和实施规范方面的要求,体制机制包括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实施规范涉及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评价与反馈五个阶段的要求。

10、评价指标

提出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二级指标、三级及其观测点构成,分为高等职业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类。高等职业学院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中等职业学校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

11、 附录

列出了本规范引用到的其他规范文件,标注了本规范使用但并非本规范规定的术语、符号和缩略语等,以便在本规范直接引用,不再重复定义。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组成


二、《规范》的新特点


(1)加强价值导向、明确数字校园的最终目标。

在规范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工作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数字校园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与职业能力。

(2)进一步明确数字校园与职业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规范中阐明:数字校园的实施应以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

(3)凸显了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

将“教育教学”从原规范的“应用服务”一章中独立出来,强化了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的支撑要求。

(4)强调了数字校园与学校发展战略的融合发展。

要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事业发展规划,借助数字校园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并与其他战略融合,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安全优先、注重集成、协同推进、应用为上、关注体验、运维管理、持续改进”等原则和步骤进行,数字校园发展是一个持续优化和改进过程;

(5)突出数字校园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

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规范“总体要求”中抽取出来,新设立一章“组织体系”,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6)注重新兴技术对数字校园的赋能作用。

在规范中说明了各类新兴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5G、区块链等对数字校园的赋能作用,并在相应章节体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7)强化了数字校园风险管控的要求。

增加了新的一章“网络安全”,将原规范“基础设施”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网络内容安全与舆情、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等,以适应当前网络风险管控的需要。

(8)扩大了规范的适用范围。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规范将覆盖所有类型的职业院校,包括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已经审批通过的本科职业院校,或未来可能的应用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等。

(9)构建了数字校园的评价指标。

构建了数字校园评价指标,以便通过基于规范的评估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0)充分考虑了引领发展与普及应用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新规范的名称改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全面深入应用。仍沿用“数字校园”是考虑到各级各类、不同地区职业院校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特点,着重普及应用的要求,同时规范中阐明:智能校园或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并在具体章节内容中予以体现。评价指标体系也面向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力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及插图属于原文。
 

关注锐捷
关注锐捷官网微信
随时了解公司最新动态

返回顶部

收起
请选择服务项目
关闭咨询页
售前咨询 售前咨询
售前咨询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更多联系方式
是否找到您想要的内容?
您遇到了什么问题?
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筛选功能不好用
加载速度太慢
页面体验差
提交
您是否找到了与产品相关的文档
筛选功能是否帮助您更快找到所需的文档?
有帮助
一般
没有帮助
没用过
请问您遇到了什么问题?
需要填写的内容太多
有些信息不懂怎么填
页面有问题/错误
其他
确定
这些客户案例是否对您有帮助?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没有帮助
请您对这个客户案例进行评价
兴趣度
相关性
可信度
确定
感谢您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