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有研究表明,蓝光可以造成视力下降和人体加速老化,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蓝光都有危害,据国家标准说明,只有波段在415-445nm才是有害蓝光。市面上针对蓝光危害,有软件去蓝光和硬件去蓝光两类处理方式,下面就针对这两种方式背后的技术原理和优劣势进行一个介绍说明。
2、是否所有蓝光都有害?
有研究表明,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蓝光可能造成因视疲劳引起的视力下降和人体加速老化等。
但事实上,并不是有蓝光的存在,就有蓝光危害。蓝光危害问题实质是辐亮度、蓝光加权函数和时间的共同作用,只有光源的辐亮度高、蓝光成分丰富、作用时间长,才会损害健康。
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T38120-2019《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明确了对标注防蓝光产品的蓝光透射比要求。该标准将蓝光分为4段:385-415nm(紫外线),415-445nm(有害蓝光)、445-475nm(有益蓝光)、475-505nm(可见绿光)。其中,对每段波长范围的光,都提出了明确的透过率要求:385-415nm波段蓝光透过率应小于75%,415-445nm波段蓝光的透过率应小于等于80%,445-475nm、475-505nm这两个波段范围光线的透过率应大于80%。满足上述要求的防护型产品才是合格的产品。
由此可见,蓝光波段(400-500nm)并非完全有害,其中有害蓝光波段为(415-455nm),有益蓝光(460nm-500nm)对于人体昼夜节律调节很重要。长期在有害蓝光的映射下,眼球黄斑部会引起视觉疲劳。儿童的晶状体对HEV蓝光吸收比成年人少,因此同样的光谱到达儿童视网膜的蓝光要比成年人高数十倍,更容易受到有害蓝光的负面影响。
3、软件去蓝光技术和硬件去蓝光
3.1软件去蓝光
常见的软件去蓝光方案是直接过滤400-500nm整个蓝光波段,导致画面偏黄,根据三原色我们可以知道,蓝色减少,它的互补色黄色就会更明显,所以屏幕会发黄。
3.2硬件去蓝光
相比于软件防蓝光,硬件防蓝光其做法是改变面板背光源的硬件结构,比如在背光源中加入磷粉,从而改变了蓝光强度峰值,让400-460纳米的波长峰值变为460nm或者500nm波长,从而减少了短波蓝光。由于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硬件的方式实现的,所以被称为硬件防蓝光,或者物理防蓝光。
4、软件去蓝光和硬件去蓝光的对比
4.1画质清晰对比
软件去蓝光是将400-500nm的整个蓝光波段进行过滤,不仅过滤了有害蓝光,也过滤了有益蓝光,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确实降低了蓝光,但屏幕的观感就会很差,画面偏色非常严重。
而硬件去蓝光,简单点说就是发出的蓝光量不变,但是原本其中伤眼的高能量蓝光其波长变成了安全值,如此一来,即达到了护眼效果,也不会产生偏色的问题。
4.2蓝光过滤有效度对比
软件防蓝光在大量偏色的情况下也就减少70%——87%的有害蓝光,而硬件防蓝光可达90%以上,由此可见硬件防蓝光可能是更为有效、更为彻底的防蓝光方式。
4.3护眼对比
从护眼来看,硬件防蓝光能最大程度上消除有害蓝光,护眼效果相较于软件防蓝光也会更好。而且护眼显示器的屏蔽蓝光功能,已经从主动还是向被动发展,用户开机就拥有屏蔽蓝光的功能,而过去不闪屏功能一直就是默认开启,可以说护眼于无形。
5、总结
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采购防蓝光屏幕并不是简单的隔断所有蓝光,而是针对有害蓝光部分进行阻拦,所以消费者应注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硬件防蓝光目前是护眼显示器追求的目标。锐捷智慧云大屏和智慧云黑板正是采用创新背光设计,硬件去蓝光不减画质,真实还原显示色彩,完全消除屏幕频闪,获得莱茵低蓝光和零频闪双重护眼认证,长时间观看屏幕也不会疲劳,保护师生用眼健康,受到行业内广泛认可。
相关产品链接:
更多技术博文
-
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包括哪些?本文为您解答
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你知道吗?入侵检测技术通过收集系统状态信息、特征提取、建立模型、入侵检测以及反馈更新等步骤,及时检测网络和系统中可能遭受攻击的迹象并发出警告。接下来本篇文章将会详细介绍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
-
#百科
-
#安全
-
-
入侵检测分类包括哪些?本文为您解答
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多重安全防护功能,可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入侵检测分类包括哪些?入侵检测系统可根据检测方法、检测对象、检测数据和检测目的进行分类。下面一起来看看更详细的入侵检测分类内容。
-
#百科
-
#安全
-
-
入侵检测方法:保卫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入侵检测成为信息安全的关键一环。常见的入侵检测的方法有签名检测、异常检测、行为分析,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综合使用可以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
-
#百科
-
#安全
-
-
解密入侵检测的神奇威力:守护数字时代的安全利器!
入侵检测的作用有哪些?入侵检测技术的作用包括通过监控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活动,分析用户和系统行为,识别攻击模式和攻击行为,统计系统异常,并审计跟踪操作系统,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百科
-
#安全
-